鱼腥草的繁殖方法
2022-07-26喜洛玛编辑:喜洛玛

鱼腥草的繁殖方法
鱼腥草简介
鱼腥草(学名:Houttuynia cordata)是一种草本植物,属于藤本植物科,别名:哲尔根、洁尔根、猪鼻拱、扇贝等。客家话叫狗贴。
鱼腥草,名字在《名医》中。唐苏松说:“在湿地里,山谷也可以在树荫下蔓延。叶子像荞麦肥,茎呈紫红色。江左人喜欢吃生食。关中叫扇贝,叶子有腥味,故俗称鱼腥草。”姓名见“名医”。唐苏松说:“在湿地,也能在山谷的荫凉处生长。叶子像荞麦肥,茎呈紫红色。江左人喜欢生吃。关中叫扇贝,叶子有腥味,故俗称鱼腥草。”
形态特征
鱼腥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 30-50 厘米。全株有腥味;茎上部直立,常呈紫红色,下部匍匐,节上有轮生的小根。叶互生,薄如纸,具腺点,尤在背面,卵形或宽卵形,基部心形,全缘,背面常紫红色,掌状有5~7条叶脉,叶柄长1~3.@ >5 cm,无毛,膜质托叶,长1~2.5 cm,下部与叶柄合并形成鞘。花小,夏季开放,无花被,与叶对生呈穗状排列,长约2厘米,总苞片4个,生于普通花梗顶端,白色,花瓣状,雄蕊3枚,花丝长,下部与子房合生,雌蕊由三个合生心皮组成。蒴果近球形,先端开裂,具宿存花柱。种子多数,卵形。花期5-6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长习性及分布
生长习性:鱼腥草生于潮湿或水边低地,喜温暖湿润的环境,忌干旱。耐寒,怕强光,-15℃可越冬。土壤在肥沃的沙壤土和腐殖质壤土上生长最好,不适合粘土和碱性土壤栽培。
分布: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。早在1980年代末,四川广汉市高坪镇就引进了大田规模种植,现已带动周边乡镇种植面积近万亩,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哲尔根种植基地。浙江、江苏、湖北、安徽、福建、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贵州、陕西等地也有种植。
鱼腥草的繁殖
鱼腥草的繁殖方法分为种子繁殖、根茎繁殖和分株繁殖。由于种子发芽率不高,发芽适合17-25℃的温度变化,发芽率只有20{bf}左右,所以一般采用。根茎繁殖;春季将老苗上的根茎挖出,选择白色粗壮的根茎切成5-10cm长的段,保证每段有3-4节,按20cm的行距栽入穴中×20cm,将种茎平放在沟内,盖土3~4cm。稍稍稍压后保持水分保持土壤湿润,1周后即可出新芽。
鱼腥草的主要用途
可作配料:鱼腥草也可食用。常用于制作冷鱼腥草、鱼腥草蒸鸡、鱼腥草炒鸡蛋、鱼腥草炒肉丝等。总而言之,鱼腥草是南部地区。常用作料,叶子也可食用。
药用:【来源】鱼腥草的干燥地上部分; 【性味归经】辛,微寒。归肺经; 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,消肿。主治肺热,肺痈发热,咳嗽,痰多腐臭,常与桔梗、芦根、蒲公英合用,可加强祛痰作用。治疗热毒疔疮,可单独煎服,也可捣烂与鲜品同服。
推荐阅读:1、折耳根的叶子有什么作用2、鱼腥草:功法完整图文3、鱼腥草有毒吗:毒性可以忽略,但可以入药